这几年各种证书考试培训班类的广告特别多。
考证养家的广告之所以变多,跟社会需求有密切联系。科技发展快的时候,我们需要的是专精尖类的人才,尤其是技术出身的人员,在一个领域深耕吃透;当科技发展放缓,我们就要想想如何把现有的物质优化了,那就需要了解不同领域的复合型人才,比如能把准确抓取用户需求并能落地的技术人员、会做运营的专业技能服务提供者,我们现在就处于后者阶段。
另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,2020到2022年的停摆,也得益于此很多人有了时间升华提升自己,考证养家步入主流视野。
考证养家大军中,不乏一些大家并不熟悉的证书,就比如心理咨询师。
心理咨询师证的培训广告中,这些你一定刷到过:还不快考个心理咨询师证,心理咨询师每小时收费200元,2023不知道考什么证好,快报个心理咨询师证吧......
为提高证书的诱惑力,广告商使用的普遍套路是:先以1元或免费的方式卖课吸粉,再兜售数千数万元的后续课程,讲“逆袭故事”,宣称考证后收益颇丰,保证年收入十万至二十万。
而且有些证书并没那么香,不被我国所认可。
目前我国不再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职业资格考试,目前出现了一个社会机构组织的“ACI国际心理咨询师”证书考试。对此,我国心理学会称:这个证书由国外民间协会组织颁发,在我国无法认证,得不到认可。
从考证养家到广告合规,我们能看到什么?
考证养家处于《广告法》违法的边缘,处于是与非是的交界处。
《广告法》你可能不熟,但天天看广告想必你也有所感知,以前经常吹的“世界第一”、“中国免检产品”、“全国最大的产业基地”之类的词汇都消失了,从广告不得出现的常规情形看,除了第七条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有所涉及外,其他十项几乎并不违反。
不过《广告法》第二十四条还对教育、培训类分别做了规定:
(一)对升学、通过考试、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,或者对教育、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;
(二)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、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、培训;
(三)利用科研单位、学术机构、教育机构、行业协会、专业人士、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、证明。
但还有一条,属于兜底性条款,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,不得欺骗、误导消费者,考证养家类的广告极有可能涉嫌虚假宣传。
更多阅读:小马看法,如何看待不招聘川大毕业生的律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