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能没用过文心一言、必应AI、ChatGPT等AI智能工具,但你肯定在新闻里、短视频、文章平台上看到过人工智能AI,或在推送中有意无意看到英伟达市值超万亿美元(AI的核心硬件之一)。
对于没有什么代码基础(譬如小编我)只是用过AI的人来说,从用户侧的视角无不感受人工智能的强大。有新闻、媒体、专家跳出来说:预计十年内,XXXXXX岗位会被AI替代,未来很多人会面临失业。那AI是否能取代大部分人力工作,我们还能否继续“躺平”呢?
因为行业比较多,讲别的过于班门弄斧,小编就以法律行业举例子。
我尝试过以当事人的身份向AI问问题。
比如一开始我问它,我做了什么样的行为,是否违反了法律,AI的回答大体满意;再然后我问它,我做了这样的行为事后获得了别人的反馈,我该如何去做,AI的回答差强人意。
之所以有前后两者之间的区别,小编总结了如下两点:1、前者问题偏定义性,AI给予的回答就像在计算器上输入“1+1=?”,准确性是非常高的,当给予AI两个选项且连个选项价值取向偏离过大,AI的答复是可以的。2、后者问题偏广泛性,这就好比问一个人美是什么,蓝色和绿色哪个更合适,对于这样的问题,AI采用“儒家式的折中主义”,看上去回答了而且字还挺多,其实并没有给解决方案,回答枯燥无内涵。
所以说,从某一方面来讲,现有的AI在回答简单的判断问题时,扮演的类似于淘宝店家自动客服,只不过淘宝店的自动客服的问答都是预设的,询问者相对更不自由一些,在回答复杂、开放性问题时,更像个“和事佬”。
目前AI能否取代法律人的工作,小编的答案是不行。
但可怕之处并不在现在,而是未来。
GPT-1在2018年问世,那会还是个回答表达错乱的机器人,甚至一度被人笑话,但也就是五年后,GPT-4的语言逻辑表达能力已超越大部分人。AI现在的表现引人担忧是其一,更重要的是其进速度太快。
但有样东西是AI难以给到的,那就是情感。当我们购物时,除了看商品的价格、品质、数量外,还会看销售者提供的情绪价值,尤其在服务行业、中高端产品中,这一点尤为重要。一个谈吐稳重、条理清晰的老医生能让我们安心,这是机器难以给到的。
更多阅读:小白也能懂法律,合同签了就会立马生效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