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交工具,我们通过微信跟亲戚朋友聊天,跟领导客户沟通等等。但是你想过有一天,你随手发的表情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吗。通过我们检索发现,自2018年以来,全国以表情包作为证据的案件已经达到了158起。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,微信表情包还能作为证据,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,我们的裁判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来适应社会的发展。
那么在现实的案件裁判过程中到底是怎么应用的呢?
比如,广东的一个房屋租赁纠纷案件当中,承租方张某在租赁期限届满之后,面对出租方多次提出的加租的要求,既不表示接受加租,也不搬离租住的房屋,而只是在微信上回复了一个小太阳的表情包。之后双方就该表情是否视为承租方同意加租引发了争议,随后,出租方也就是房东将承租方告上了法庭,得到了法院的支持。
还有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经常会用“OK”的表情包,代替“好的”。广州中院就认为表情包“OK”只是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,并不能表明当事人就同意了相关的内容,更没有承诺的意思表示。而厦门中院在审理一起案件的时候,将当事人发送的“OK”表情包视为对方同意返还欠款,并且依照相关规定作出了判决。
所以,也不一定我们所有发送的表情包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,不同地区,不同场景也会有不同的。很多时候我们使用表情包都是表达自己的情绪,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,不当地使用一些暴力的表情包,可能会引发纠纷,有的甚至还有违法犯罪的可能性。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,很多诈骗案件和侵权案件都是在网络上发生的。
对此,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。在网络上使用表情包的时候要文明使用,随意使用表情包侮辱他人都是不允许的;如果是自己制作的表情包,在制作时也应该注意合理界限,避免给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。
面对未知和浩瀚的网络空间,我们虽然不能控制他人的行为,但是我们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,避免给他人造成损失,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,大家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和友好的沟通。同时,如果遇见网络诈骗,及时报警,避免损失的继续扩大。
更多阅读:别人送我股权,谁交个税?https://www.mscye.com/newsdetail/1432